近年来,人工智能(AI)领域飞速发展,类脑计算作为一种模仿人脑工作方式的新型计算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忆阻器(Memristor),又称“记忆电阻器”,被认为是取代传统计算机中突触的关键候选者。近日,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宣布成功研发出自学习忆阻器,其在模拟人脑突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类脑计算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忆阻器:类脑计算的基石
1971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Leon Chua预言了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忆阻器的存在。与传统的电阻、电容和电感不同,忆阻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元件,即使断电也能存储信息。虽然功能简单,但忆阻器为类脑计算提供了技术基础。一个有效的忆阻器可以充当AI神经网络中的人工突触,同时实现数据存储和计算,这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高度相似。自2008年“发现”忆阻器以来,全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在努力改进其性能,希望能制造出像人脑一样高效强大的计算机。
KAIST的突破性研究
KAIST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今年1月,KAIST校长Kwang Hyung Lee宣布该机构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够纠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的忆阻器。这意味着该忆阻器能够解决过去类脑系统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芯片可以在视频处理过程中将移动图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执行该任务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杂志上。
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AI任务可以在本地执行,而无需依赖云计算服务器,从而提高隐私性和能源效率。
KAIST的研究人员Hakcheon Jeong和Seungjae Han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这个系统就像一个智能工作空间,所有东西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不需要在办公桌和文件柜之间来回奔波。这类似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所有信息都在一个地方高效地处理。”
AI超导芯片:追求极致效率
与此同时,KAIST还开发出首款AI超导芯片,该芯片以超高速度运行,且功耗极低,与人脑非常相似。在计算方面,人脑每秒可以执行一千亿次数学运算,而功耗仅为20瓦。如果想要制造一个AI类脑系统,就需要使其具备超高的效率。
类脑计算的未来展望
不断改进的忆阻器使我们离创造真正的“芯片上的大脑”更近一步,这可能会极大地推动AI的发展,甚至可能将我们推向奇点——AI超越人类智能的时刻。然而,“智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即使AI能够像人脑一样执行某些计算,也不意味着它能够实现人脑的所有功能。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能力可能意味着这些机器拥有“外星思维”——与我们不同,但以其独特的方式具有无可否认的智能的神经结构。但目前,人脑在超高效计算方面仍然是王者。然而,在改进的忆阻器的帮助下,AI或许有一天能够摘取神经领域的桂冠。
总而言之,KAIST在自学习忆阻器和AI超导芯片方面的突破性研究为类脑计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距离真正的“芯片上的大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些进展无疑为AI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未来的AI系统可能会更加高效、智能,并且能够在本地执行复杂的任务,从而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盐城建湖:创新课间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 漳州首例!
- 明天公布成绩,查分通道先收藏
- 公安顺藤摸瓜,从100杯奶茶订单侦破跑分洗钱诈骗案
- 女总监和前夫诈骗公司8000万元潜逃国外,警方依托国际警务协助
- 庆阳发布灾害性天气通报
- 湖南沅陵撞船事故已致2人遇难,当地水运从业者:库区水位较深,
- 甘肃省审计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