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大学课程改革拥抱非STEM专业学生

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大学课程改革拥抱非STEM专业学生

知行看点 2025-03-03 热点资讯 90 次浏览 0个评论

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大学课程改革拥抱非STEM专业学生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大高校正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的学生对人工智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促使各大学纷纷推出更具包容性的AI课程。

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于2018年率先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如今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据人工智能本科项目主任Reid Simmons介绍,以大型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教学重点。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项关键技术。

最初,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涵盖机器学习、搜索、知识表示、决策制定、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方面。如今,机器学习课程的数量大幅增加,从一两门基础课程扩展到多达十门的高级课程,反映了该领域发展之迅速。

非STEM学生涌入AI领域

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和广泛应用激发了人们对学习AI技术的热情。Simmons指出,越来越多的非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对人工智能教育产生了兴趣。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卡内基梅隆大学正在探索开设更易于非技术背景学生理解的AI课程,旨在实现“人人皆可学AI”的目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在进行类似的课程改革。该校人工智能在线硕士项目主任Barton Paulhamus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该项目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学校致力于为那些没有计算机科学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AI的机会,无需冗长的先修课程。

最初,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但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学校增加了针对非传统背景学生的课程,包括护理、商业和教育等专业的学生。此外,学校还在不断扩充和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们对这一领域的强烈需求。

尽管“人工智能热潮”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兴趣,但Paulhamus强调,课程的核心仍然是学校所认为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要素,而不是追逐短暂的热点。

打破计算机科学的神秘感

迈阿密大学文理学院院长Leonidas Bachas认为,非STEM专业的学生需要一门入门课程,帮助他们了解人工智能的潜在应用。因此,该校开设了面向所有学生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课程。即使没有计算机基础,甚至不懂编程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了解人工智能,并激发对该领域的兴趣,从而继续学习其他相关课程。

Bachas表示,该课程旨在消除人们对计算机科学的恐惧感。“不要害怕计算机科学,”他说,“这是一门面向所有人的计算机科学课,一门面向所有人的数据科学课,一门面向所有人的AI课,旨在引导那些不习惯将计算机视为友好的学科的学生逐渐接受它。”

迈阿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Mitsunori Ogihara参与了该校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课程设计。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像尊重数学一样尊重计算机科学,将其视为一门核心学科。他认为,通过提高公众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可以减轻人们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

Ogihara说:“每当出现新的技术发展时,非专业人士的反应往往是,‘哦,我对此感到非常害怕。计算机科学家正在阴谋对社会做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我们想要消除这种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下一代,那些将要管理社会的人,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计算机如何能够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教育正朝着更加普及化和包容性的方向发展。各大高校通过调整课程设置,降低学习门槛,使更多不同背景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人工智能,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大学课程改革拥抱非STEM专业学生》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