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情”到“文脉”,一展带你读懂中国油画的“思想形状”

从“表情”到“文脉”,一展带你读懂中国油画的“思想形状”

知行看点 2025-03-02 热点资讯 63 次浏览 0个评论

3月1日,“思想的形状:新时代中国油画的话语探索”展览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该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承办。开幕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展览相关研讨会。

从“表情”到“文脉”,一展带你读懂中国油画的“思想形状”

该展览邀请范勃、范迪安、方力钧、郭润文、靳尚谊、刘小东、罗奇、罗中立、苏新平、王广义、许江等多位当代名家,将与郭绍纲、关则驹、胡一川、李铁夫、汤小铭、余本等前辈名家的馆藏作品同场展出。

展览从“表情”“景观”“观念”“文脉”等四个方面,呈现新时代中国油画话语探索以及思想观念、语言体系的主体性建构,这是广州美术学院联合相关领域重要学者推进“中国油画主体性及新时代话语体系研究”的成果之一。

从“表情”到“文脉”,一展带你读懂中国油画的“思想形状”

范勃《园子》布面油画 230×420cm 2007年

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经历四百余年的发展,早已内化成为中国美术家得心应手的表达媒介和表现载体之一,更是中国视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中国油画对于自身文脉及精神的延承和彰显达到新的维度;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高度交织的复杂的国际化语境下,其如何以一种更具张力的跨文化视域促进观念更新和语言迭变业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议题。

从“表情”到“文脉”,一展带你读懂中国油画的“思想形状”

范迪安《乾坤锦绣》布面油画 200×300cm 2024年

展览总策划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表示,“思想的形状”正是要讨论新时代中国油画多元话语探索所塑就的诸种形状。

中国油画的话语方式的探索所依托的是其哲学和思想层面的主体性建构,它建基于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核的审视和诠释,对传统与当代之间一以贯之的中国思维线索的探寻,对自主评价体系的努力建设。

文|记者 梁善茵 朱绍杰图|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从“表情”到“文脉”,一展带你读懂中国油画的“思想形状”》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