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恶液质是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病症,其表现为极度消瘦、身体机能严重衰退等,即便给患者持续补充营养也很难使其恢复体重。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MIF是致使患者脂肪组织生成能力“不可逆转”下降,并促进病症发展的“罪魁祸首”。该成果2月27日晚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
肿瘤恶液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一直以来其发病机制都是医学难题,目前也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揭示肿瘤恶液质的病理机制及关键因子并开发干预手段,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其对癌症治疗的耐受能力及延长患者生存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研究员胡新立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对比分析肿瘤细胞与脂肪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肿瘤细胞因子MIF能激活脂肪干细胞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炎症因子分泌,导致脂肪组织纤维化,并削弱脂肪干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能力,从而促进了肿瘤恶液质病症发展。

2024年3月29日,北大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开展肿瘤恶液质研究工作。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进一步研究发现,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MIF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体重下降程度呈现高度相关性。实验证明,通过遗传学方法或药物抑制MIF,能有效缓解脂肪组织的萎缩及其他恶液质的临床表现。
“癌症晚期患者为何会急速掉体重,怎么补营养都胖不起来?MIF就是导致脂肪组织‘不可逆’损失的关键。”胡新立说,MIF通过与脂肪干细胞上的受体ACKR3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因子产生,并影响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的能力,因此即便给患者补充再多营养和能量也很难让患者恢复体重,导致身体机能和抵抗力下降。
据悉,目前该团队正致力于MIF抑制剂的研发,以期早日开发出有效药品,以阻断肿瘤恶液质发生。
肖瑞平认为,这项成果拓展了人们对于肿瘤恶液质分子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有望为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成都双流四小将亮相中超2025赛季
- 盘点: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丨临床必备
- 江西:农机设备更新补贴再升级农户享优惠得实惠
- 春风渐暖迎春花开
- 游客在西岭雪山偶遇野生小熊猫引发网友关注!景区:将持续关注
- 美胁迫别国打压我半导体产业,外交部:损人害己!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
-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科技城里的科技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