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协将就《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开展立法协商工作。2月28日,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召开立法协商工作动员部署暨情况通报会。
仲裁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纠纷解决制度,也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对公正及时解决矛盾,妥善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仲裁事业蓬勃发展,北京仲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已于去年11月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一审,拟于今年5月二审,7月三审。

据介绍,《条例(草案)》不分章节,共三十三条,其中北京特色条款十五条,主要涉及六方面内容:明确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建设目标,优化政策保障和发展环境;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规定仲裁机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支持打造北京仲裁品牌;促进仲裁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在京仲裁机构提高仲裁机构和从业人员国际化水平、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依当事人约定办理涉外案件,支持仲裁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接轨国际先进仲裁理念,明确涉外仲裁法律适用,引入紧急仲裁员、临时仲裁、仲裁员信息披露和利益冲突审查等制度;打造全链条商事争议解决生态圈,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实体平台、强化商事调解与仲裁的衔接;加强人才培养和行业自律,支持仲裁秘书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加强仲裁人才梯队建设,并规定北京仲裁协会依据章程实施行业监督。
会上,市司法局向委员们通报立法工作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政府外办、市国资委等部门结合职责介绍参与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市高级人民法院介绍支持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情况。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立法协商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首都智库作用,邀请民革、民盟、农工党、九三学社、台盟等民主党派市委的专家成员参加调研组,力求提高立法协商的广泛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还将市区联动开展立法协商,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等区政协推荐专家型委员参加市政协调研组。此外,立法协商过程中还将有针对性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两区”建设中国际商事仲裁情况、企业与相关组织仲裁需求、涉外仲裁案件审理与执行难点,汇总立法需求和建议,紧扣首都现代化建设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更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颖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今日上午开幕|图集
- 绵阳市盐亭县嫘祖镇中心小学召开六年级质量提升工作会今日头
- 师专一附小召开看见成长共赴美好主题家长会
- 厦门警方通报
- 济南公交3条线路将优化调整部分运行路段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
- 漫山雾凇挂枝头
- 环县:农资储备粮草足绘好春耕保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