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娄艺娜
“春捂秋冻,开春要补”,不少人的养生清单里,春季总少不了一支老山参。但有人吃了神清气爽,有人却口舌生疮、失眠燥热。
“春季用参大有讲究,选错种类、用错方法,反而可能耗气伤阴。”2月28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三科陆胜主任提醒。
“传统观念认为‘春夏养阳’,人参、红参等温性参类,确有助于阳气升发,但要满足体质适合、搭配得宜的前提。”陆胜告诉记者,畏寒肢冷、易疲劳、说话气短的气虚、阳虚人群才适合食用人参、红参养生。
在搭配上,他建议,可与麦冬、玉竹等滋阴食材配伍,避免温燥过头。如果本身体热、常口干便秘(阴虚火旺体质),或春季常发湿疹、口疮(湿热体质),可改用西洋参、太子参等凉润之品。食欲差、消化不良、脾虚便溏者可服用党参,搭配茯苓、山药食用;儿童、虚不受补者、大病初愈者可服用太子参,搭配无花果、瘦肉食用。
陆胜介绍,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作参膳来滋补身体,例如滋阴防春燥的西洋参麦冬茶(将西洋参3克、麦冬10克、枸杞5克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饮用)或健脾祛湿的党参茯苓粥(将党参15克、茯苓20克、炒白扁豆30克浸泡30分钟,与100克粳米同煮至软烂)。
那么,春季吃参要注意什么呢?他建议,要少量久服,切忌骤补;注意避开感冒发烧、咳嗽痰黄时期和夜晚。此外,可以用应季食材调和身体,例如可以在参汤中加茵陈、蒲公英来清肝火;搭配赤小豆、薏苡仁来祛湿浊;食用人参和黄芪来提升阳气,防春困等。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三科夏相宜主治医师提醒,参类虽好,但高血压、甲亢患者食用人参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心悸;备孕或孕期女性和儿童食用人参可能干扰激素水平,一定要遵医嘱慎用。
春补如细雨,贵在“润物细无声”。夏相宜提醒,选对参、用对法,才能养出好气色。若不确定自身体质,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师辨证调理,切忌盲目跟风进补。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16条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今
- 快讯!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冷空气已发货!漳州今日天气……
- 山野茶语
- 气温将回升,未来几天海南天气→
- 破1500万!《哪吒2》频频打破港澳地区票房纪录
- 2024年环县6万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 800亩高标准农田部分设施被指弄虚作假,山东东平:承包户私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