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三体》作者刘慈欣两年前的一段公开言论最近又刷屏了,他说,人工智能会让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巨大陷阱。如果人类过于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丧失开拓精神和文明活力,最终可能被人工智能消灭。
这一言论引发热烈讨论:AI是否会让人类社会慢慢失去创造活力?AI到底是不是所谓的“陷阱”?2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盘和林表示,“我觉得刘慈欣说的有道理,但不全对,因为AI是陷阱这个结论基于一个假设,那就是人类所有的创造行为,都是被生活所迫,是被逼出来的。这种思想有一定道理,比如竞争的确带来创新。但这个道理也不是绝对正确。”
盘和林给出了两点理由:
其一、舒适的环境下会不会诞生更好的创意。随着AI的发展,人类不需要在为五斗米发愁,那么有更多时间去参与创意和创新,教育体系也会随着人类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那么是不是人类的绘画风格会更加多元化。而这种创造性的东西是AI无法给予的。舒适环境未必就不能诞生创新。
其二、人工智能解决了人类物质匮乏的问题,那么人类就舒适了吗?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很多人,当年是吃饱就行,如今,各种车子房子,还要比牌子,面子,人的欲望是多元化的,AI能解决人类所有的欲望需求吗?显然是不会的,所以,其实欲望作为创新驱动力永远存在。不是消亡,而是会以新的形态出现。
“综上两点,我不认为AI会是什么陷阱,在当下,AI仅仅模仿人类,AI聪明只是人类幻觉,还没有聪明到替代人类的程度,在未来,即便AI真能够替代人类现有工作,人类也会诞生出很多新的工作。”盘和林称,未来,当我们不需要为粮食和物质发愁,那么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理想。哪怕没有理想,做一条闲鱼也没什么不好。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女子种睫毛后双眼红肿自称一个月前得过荨麻疹医生:过敏体质
- 厦门警方通报
- 我国南极考察又有新进展!在东南极获取完整的冰川内部温度剖面
- 江西九江:武宁山茶花竞相绽放游人踏青赏花纷至沓来今日头
- 玫瑰花开醉心头
- 红梅怒放满树春
- 游客在西岭雪山偶遇野生小熊猫引发网友关注!景区:将持续关注
- 一男子反复鼻出血,原来是6厘米长水蛭作祟!医生提醒:野外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