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实习生 何淑蔓
2月26日到3月1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如何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影响,成都市人大代表、蓝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风控官苏露带来了她的建议。

苏露(受访者供图)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智能工具正深度重塑就业格局。当前成都市就业市场呈现‘传统岗位需求收缩’与‘人机协作岗位增长’并存的态势,部分行业劳动者面临技能转型压力,青年群体对新职业认知度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苏露说,“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更具韧性的就业支持体系,推动技术红利与民生福祉协同发展。”
对此,苏露建议既要有针对性对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如近年来成都服务业表现出较强韧性和发展势头,未来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及多样发展,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另一方面,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如增设AI数据标注、智能设备远程运维等灵活就业专区;还可以打造‘数字经济+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畅通不同技能人才的数字化转型渠道,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与技能差距。”苏露说。
针对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市内非中心区域面临技术革新的使用门槛高、资源获取较为困难的问题。苏露还建议,降低技术使用门槛,推出“AI工具赋能计划”提供相对应的智能客服系统等解决方案缩小不同行业的差距,借助技术共享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激发区域创新活力。通过构建“技术普惠”生态,实现全民共享科技红利,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为应对产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冲击,还需构建终身数字能力培育体系,可以面向传统行业从业者开设智能设备运维、数据分析等模块化课程,同时还可尝试开发‘蓉城数字技能护照’,记录劳动者技能成长轨迹,对接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增强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苏露说。
苏露还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就业者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远程办公等模式成为就业的新形势新业态,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增多。传统的劳动法规主要适用于传统的雇佣关系,对于新兴的就业形式覆盖不足。需要对传统的劳动法规进行放宽和改革。为此政府应建立灵活的社保缴纳机制,探索多元化的保障方案,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选择,如引入灵活的社会保险缴纳机制、多元化的养老金方案等。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成都双流四小将亮相中超2025赛季
- 美食冷知识丨这道美食,原来自古就会吃!
- 知名男团登机插队引众怒明星无特权公众人物更应遵守公共秩序
- 【至善德育】奋进工业柳州,逐梦辉煌未来——柳州市第六中学组
- 220盏路灯,点亮了古雷人的心!
- DeepSeek带火这个岗!急缺,高薪!
- 电力+消防联动宣传助力村居民房安全提质
- 《哪吒2》海外部分影院排片反超《美国队长4》,北美澳新IMAX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