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尹晨 朱哲鋆 胡威虎 陈明阳)“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是人们趁着阳春三月的东风放风筝的场景。本期节目我们要说的风筝,无需借助风力,就是在室内也能飞起来。一起去看看咱们荆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磨鹰风筝。
一只盘旋的鹰,便是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荆州磨鹰风筝。楚人崇凤,据说,在古代,磨鹰是神鸟凤凰的化身。磨鹰,精髓在一个“磨”字,即使遇到没风的天气,也能如磨盘一样在空中打转,盘旋升降,随意自如,秘诀就在于它独特的肢体构造。
磨鹰风筝制作技艺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宏成:“北方的风筝以硬质为主,上下都有骨架。我们采用软质风筝的结构,下面没有骨架,我们把它风口都拆下来的。它的翅膀有引角,像直升机的螺旋桨,把它风筝拉上去之后,它可以不停滑动旋转,产生了上升的动力,所以没有风的情况下可以放飞。”
要做成这身灵巧的骨架,制作过程也很“磨人”。骨架要用这种3到5年生的楠竹来做,竹节要长且直,挑选好后,还需经历2年的脱水等待。
磨鹰风筝制作技艺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宏成:“上千根里面选5根,放置两到三年,把它水分透出来。不然的话,它里面就会生霉,竹子就会脆。我们做一个磨鹰风筝,工序就有上百种,很复杂。我一个人在工作室做风筝,一坐就是一天,不能忍受寂寞的话坚持不下来。”
一百多个步骤的细致打磨,即使是孙宏成这样的老师傅,也需要至少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做成一只磨鹰风筝。而它的售价仅数百元,再加上商品化风筝的冲击,导致从事磨鹰风筝扎制的人,越来越少。
2012年,荆州磨鹰风筝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古老的技艺,开始走进多所中小学、高校,成为孩子们的选修课。在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孙宏成还开设了跨专业设计课,将青铜器、漆器等楚文化,与磨鹰风筝进行结合。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平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之江:修炼创新内功全力做好金融五
- 阿里巴巴少年云AI教室入驻丹阳访小
- 冷水滩区长丰小学:开学安全第一课为学生保驾护航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
- 韩国一在建桥梁坍塌,2名中国工人遇难韩消防部门:原因尚未确
- 两会热评⑤丨哪吒被热议,从现象级作品看产业延伸
- 复旦大学一博士后抄袭硕士论文被退站,要着力防范繁转简的低端
- 再次装修,坚持做这9个去家务化设计,入住后,邻居们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