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田娟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敏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内科学杂志》和《呼吸疾病治疗进展》发表两项重要研究,分别揭示了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免疫异质性特征,总结了基于分子机制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这一罕见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资料画面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哮喘、外周血和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中小血管炎为特征。该病不仅累及呼吸系统,还可能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其发病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复杂相互作用。
谢敏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2013年至2024年间在同济医院就诊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发现患者的免疫特征存在显著异质性。并根据免疫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的显著差异,研究将患者分为三个聚类群,最终发现免疫异常是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疾病评估的关键指标。免疫异常程度高的患者全身器官和系统受累的比例高达95.2%,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此类患者以男性为主;而免疫异常程度低的患者则更多表现为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严重程度较低。因此,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免疫特征的临床分型模式,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的应用。传统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疗效不一,且长期使用副作用显著。为此,他们建立了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精准靶向治疗的模式,以内在免疫为特征,采取多种新型治疗药物,如靶向IL-5、IL-4Rα/IL-13、TSLP、IgE、CD20等抗体联合治疗,以显著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实现更好的疾病控制。
谢敏介绍,研究团队未来将继续推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免疫分子分型研究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致力于实现此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精准治疗,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30秒丨金黄油菜花田迎春日暖阳
- 截至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992万亿元
- 环县环城初中: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启美好新学期
- 2025年庆阳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 今日辟谣(2025年2月25日)
- 湖南省宁乡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喻亚军接受审查调查
- 广东女孩花6w,穷装67㎡新家,全屋高级大方,没有一丝俗气,好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